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住建刊物>2016年>2016年第1期(总第80期)
八面来风

 
  时间:2016-02-01 16:45 阅读量:5  

 北京时隔15年重征水土保持补偿费 

  《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水土保持补偿费也同步开始征收,覆盖全市所有生产建设项目。这意味着,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水土保持补偿费开工时即需缴纳,不缴纳的,水保专业执法队伍将对项目进行执法检查,并产生滞纳金。据介绍,这是继2000年年初开始中断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之后,时隔15年再次征收。北京市从1991年开始按照国家制定的水土保持法,对从事生产建设活动时破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行为征收费用。但在征收了10年之后,于2000年停止征收。 

   

  广西首家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监控中心开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家企业——广西建工集团二建公司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监控中心近日开通,建筑工人的进出考勤、工资发放都将得到实时监控。 

  自2014年开始,广西在全区推广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度,免费给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发放广西建筑灵通卡和手链卡,要求“一人一卡”刷卡进出工地,实现实名制管理。 

  由广西建工集团二建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分行和网络支持公司三方合作建成的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监控中心,实现了“设备安装—刷卡考勤—工资代发—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全流程。通过在项目工地安装的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获取刷卡记录,还可以将现场施工情况和实名制采集信息传到数据库,劳务企业凭借系统数据库中的刷卡记录,能够防止恶意讨薪和工伤诈伤事件发生,有利于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目前,广西全区14个市均已开始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度。据统计,2015年1月至11月,全区共发放并启动广西建筑灵通卡21311张,涉及施工企业103家,月代付农民工工资约3000万元。 

   

  京津冀地区明年建成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 

  京津冀三地2016年将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流域协作,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2017年年底前建成统一的京津冀水环境监测网。近日公布的《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京津冀三地加强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重点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及供水单位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安全状况,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会公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从2018年起,北京市各区城镇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都将向社会公开。 

   

  宁夏66项措施向水污染宣战 

  近日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了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等28个方面66项具体措施,向水污染宣战。这也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夏水污染防治和整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到2020年,5个地级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得到消除。 

   

  西安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必须明码标价 

  陕西省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近日下发通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及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知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必须严格落实明码标价制度,开展房地产经纪服务时,应当主动向服务对象明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以及相关房地产价格和信息。对存在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或擅自收取、侵占交易资金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网签资格。 

   

  宁夏加大创新力度“不走寻常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近日召开厅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大会,集中传达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等精神,高点定位、全局谋划,精准聚焦全区今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 

  自治区将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五大理念”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等重大理论的理解认识。把中央和自治区的战略方针、任务目标、工作要求与房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装配式建筑突破、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高度契合起来。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找准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对号入座”谋划工作,尽快形成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此外,自治区还将用“不走寻常路”的思维和谋略,在城镇化PPP融资、城市综合执法改革、“三规合一”推进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多点开花、整体上台阶。 

   

  沈阳今年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重点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优化快速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在打造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基础上,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保障能力。”辽宁省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据介绍,沈阳市将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续建、新建多条地铁线路,做好地铁线网规划修编及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京沈客专沈阳段征收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相关工作。完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完成南北快速干道高架桥工程,加快南段隧道工程建设进度;实施北一路快速路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沈辽路高架桥工程;继续完善迎宾路高架桥铁西新区、于洪区配套路网;启动四环棋盘山隧道建设有关工作。 

  此外,沈阳市还将实施环线及连接线建设,继续实施永安大道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西北连接线、首府大街等道路项目。实施重要交通节点工程,续建二环五爱互通立交桥、长安跨浑河桥主体工程;启动昆山路西延线跨京沈客专高架桥、东顺城地下通道等工程;完成南塔街下穿二环通道工程。 

   

  青岛:污水处理厂成节能减排大户 

  日前从山东省青岛市排水管理处获悉,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稳定处理、沼气发电、余热回收利用水平全国领先,成节能减排大户,受到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肯定。 

  目前,青岛市共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23座,日处理能力170万立方米,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三;日产污泥约1500吨,其中市内三区5座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约700吨。为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团岛、麦岛、海泊河等污水处理厂致力于厌氧消化的研究实践,通过降解有机质实现了污泥减量。同时,将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供应设备运转,发动机余热给厂区厌氧消化工艺和职工生活供热,达到了变废为宝、绿色循环运营的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以麦岛污水处理厂为例,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处长武鹏介绍说,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减量、稳定和无害化处理,可减量近40%;厌氧消化年产沼气约600万立方米,其中85%用于热电联产,全年发电量900多万千瓦时,全厂电耗60%来自沼气发电,其余沼气通过燃气锅炉进行热能生产,供厌氧消化工艺自身加热和厂区职工淋浴、冬季供暖等生活使用,相当于每年节约天然气近100万立方米。同时,通过沼气发电,该厂减少碳粉尘排放16255.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8387.51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92.8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896.43吨,环境效益极为可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