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1 10:53 阅读量:5
市住建局围绕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破解粗放式施工难题为突破口,通过构建政策体系、激活企业主体、创新监管模式三维发力,推动施工现场管理从“粗放施工”向“精细管理”转型,为城市建设注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动能。
制度发力,挥好“指挥棒”,调整传统旧模式。一是修订《银川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重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细化施工现场管控要求,将拆除工程备案、危险作业监护、购买安责险、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安全生产记录仪的使用、淘汰目录的禁用等制度纳入行政处罚措施,全面提升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二是制定扬尘治理“六个标准化”实施细则,明确覆盖裸土的密目网针数、喷淋降尘频率、车辆冲洗标准等关键技术指标,推动扬尘治理从“人防”转向“技防”,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是出台建筑施工噪音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规定不同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严禁夜间违规作业,加强对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重点区域的噪声监管,致力于实现“施工不扰民、进度不减速”的目标,推动施工活动与社区环境的和谐共处。
实践发力,激活“内动力”,焕发工地新容颜。为深入贯彻并落实行业政策要求,施工企业积极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通过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噪音控制及建筑垃圾减量化要求,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引入BIM、装配式建造等现代化手段,着力打造“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和“绿色施工工地”,推动工地向标准化、绿色化转型。这使得施工现场布局更加科学,设施日益完善,档次不断提升,环境愈发优美。
监管发力,竖起“示范旗”,锻造标准硬实力。针对以往施工现场粗放施工、标准执行不高等问题,市住建局着力加大监督力度。一是通过开展“十优十乱”专项整治行动,设立“十优”晾晒台和“十乱”曝光台,构建奖优罚劣长效机制,成立13个专项整治小组,对照《市辖三区建筑工地责任区域包抓图》,开展专项整治1200多项次,整改安全隐患和扬尘问题2600余个,下发整改通知书650余份,印发11期树“十优”治“十乱”专项检查通报,媒体晾晒“十优”标杆144个,曝光“十乱”项目118个。二是全面推行“安全积分超市”,印发《银川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在全市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鼓励一线员工积极查找、主动报告身边的安全隐患,累计消除隐患6759次,奖励工人积分折算费用约20万元,有效推动施工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标准化转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