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住建动态>物业管理
银川市打造“品质强市”特色宜居环境社区

 
  时间:2024-10-08 14:56 阅读量:5  

今年以来,银川市坚持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在全市开展32个完整社区试点工作,重点将灵武市镇河塔社区、金凤区通福家园社区和民生花园社区等作为完整社区试点,集中力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取得成效,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市更好打造完整社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设路径。

一是持续坚持高位推动。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印发《关于组织开展银川市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率先在全区开展试点工作。同步印发《银川市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方案》,围绕公共服务、教育托育、医疗卫生、养老助残、智慧出行、生活服务保障等六个方面、21项内容开展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对标对表住建部和自治区建设试点标准,结合实际出台《银川市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指导推进落实试点。

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实施。2023年基础上,增加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建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水体生态性岸线、政府网站、政务APP无障碍和适老化建设达标等15项特色指标,构建了贴合银川实际的“64+15”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市建成区24条街道、200余社区已实现全域覆盖不留死角的数据采集、摸清家底、全面体检。对照住建部、商务部等部委先后制定的完整社区建设20条标准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0个业态,按照达标、不达标、缺失三类标准,对全区各社区开展全覆盖体检,全方位掌握实际情况,一社一策制定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全域统筹,推动临近社区功能、设施、服务、活动共享,减少重复性建设,合理化确定完整社区建设任务清单。

三是整合优化各方资源。健全完整社区建设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协调自然资源、审批、民政等部门,对所有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前期实行联合会商,将完整社区六个方面的21项建设指标作为新建小区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的必要标准,从源头上达到完整社区建设标准。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按照先基础、后完善、再提升的原则,累计分批推进10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成小微公园14个。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有效衔接15分钟生活圈各类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平均每个社区公共服务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每百户居民享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超过30平方米。全面落实数字银川决策部署,建成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围绕市民生活服务总入口“i银川”App,创新打造了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健康”“社保就业等一批城市生活信息服务平台矩阵,拓展智慧康养应用场景。

四是优化基层治理格局。依托物业提升“123”专项行动,坚持党建领航,先锋示范,在金凤区开展示范区创建,建设红色物业管理体系,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担当、发动群众、小区自治的治理思路,推动群众议事会、恳谈会、协商共治小组等议事组织覆盖所有城乡社区,解决社区治理职能弱、力量散、管理乱等问题。探索开展无物业小区动态清零行动,培育孵化出集中连片统管、菜单服务托管、市场化物业企业接管、国有企业兜底等物业引入模式,实现辖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探索鼓励多方参与共治的运营模式,将市场化理念融入到完整社区建设中,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实现政府引导、企业盈利、居民共享的三方共赢格局。目前已建成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214个,老年助餐服务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社区食堂+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社区托幼机构8家、社区老年活动中心162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303个,建设适老化智能化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落地6家社区智慧养老场景及适老化展示体验中心,初步形成了全市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